「年折旧率怎么计算」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怎么计算

乐业城 财税知识 90

本篇文章乐业城给大家谈谈年折旧率怎么计算,以及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怎么计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导读目录:
1、固定资产年折旧率怎么计算?
2、年折旧率怎么计算?
3、折旧率是怎么计算的
4、会计年折旧率怎么算
5、折旧率是怎么计算的?
6、折旧率怎么算
7、平均年限法的折旧率如何计算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怎么计算?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 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

年折旧率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年折旧率 ÷ 12

2、 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 1 - 预计净残值率 )/ 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 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法)

年折旧率 =2÷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净值 × 年折旧率 ÷ 12

4、 年数总合法(加速折旧法)

年折旧率 = 尚可使用寿命/ 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合 × 100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预计净残值 )× 年折旧率 ÷ 12

一般企业使用较多的是直线法。企业计提折旧可以个别计提,也可分类计提。

注会

「年折旧率怎么计算」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怎么计算-第1张图片-金学榜

年折旧率怎么计算?

"固定资产折旧率"的简称。计算的是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比率。它反应固定资产价值分摊到成本费用中去的程度。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首先要计算年折旧率(参见该条目),全面兼顾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使用年限等因素,然后在各月平均计提。折旧率包括个别折旧率、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参见各有关条目)。年折旧率是"固定资产年折旧率"的简称。固定资产年度应计提折旧额与原始价值的比率,它反映在年度内转移到产品成本或有关费用中的固定资产价值的程度。年折旧率除以12即为月折旧率。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法律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法典:应用版》

折旧率是怎么计算的

1、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是最简单、最普遍的折旧方法,又称“直线法”或“平均法”,适用于固定资产折旧;

2、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计提折旧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固定资产的原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所取得的残余价值收入和支付的各项清理费用等因素;

3、固定资产残余价值收入即是指固定资产清理时剩下的残料或零部件等变价收入。固定资产清理费用是指清理固定资产时发生的耗费。固定资产残余价值收入扣除清理费用后的净额即固定资产净残值。

拓展资料

固定资产折旧率指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按计算方法可分为个别折旧率、分类折旧率、综合折旧率;按期间计算,可分为年折旧率和月折旧率。

个别折旧率,是根据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与预计使用年限计算出来的折旧额占该项固定资产的原值的比率。分类折旧率,是按照固定资产的类别,分类计算的平均折旧额占该类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

综合折旧率,是按全部固定资产综合计算的平均折旧额占全部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首先要计算年折旧率(参见该条目),全面兼顾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使用年限等因素,然后在各月平均计提。

折旧率包括个别折旧率、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参见各有关条目)。年折旧率是"固定资产年折旧率"的简称。固定资产年度应计提折旧额与原始价值的比率,它反映在年度内转移到产品成本或有关费用中的固定资产价值的程度。年折旧率除以12即为月折旧率。

根据折旧资产的范围不同,折旧率有个别折旧率、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之分。

个别折旧率是根据每一项固定资产的折旧率计算折旧额。

分类折旧率是按照固定资产的类别分别计算折旧率并计算折旧金额,即每严固定资产按照同一个折旧率计算折旧。

分类折旧率应当按照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如果全部固定资产均采用直线法,应以年限为权数,如果是加速折旧法,则应当以可折旧的固定资产成本为权数。

综合折旧率是以企业全部固定资产的加权平均折旧率为依据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率与折旧年限相关,所以应该先确定折旧年限。

会计上没有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应按多少年计提折旧,原则上说固定资产按几年计提折旧都不能说是错误的。

但是如果会计上的计提折旧年限和税法上的不一致时,年底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要调整,相对较麻烦,所以最好是按照税法规定来计提.。

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如下: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残值率一般为5%。(内资企业5%,外资企业10%)残值率是固定资产的残值率。残值就是固定资产报废的时候的价值。

比如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为10000元,残值率为5%,那么固定资产报废时的残值就是500元。

如果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

公式:

折旧率=(买入价-残值)/(买入价*折旧年限) OR

折旧率=(1-残值率)/折旧年限=折旧费/固定资本价值原值

残值率=残值/买入价

年折旧额=买入价X(1-残值率)/折旧年限

月折旧额=买入价X(1-残值率)/折旧年限/12

固定资产折旧率有个别折旧率、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之分。 个别折旧率,是指根据某项固定资产的原价和预计使用年限计算出来的折旧率。

按照使用年限法平均计算求得的折旧额,在各个使用年份或月份中都是相等的,折旧的积累额成一直线上升的趋势,因此,这种方法也称"直线法",它是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通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但就某些固定资产来说,为了正确地核算生产耗费,使成本负担较为合理,也可以采用按照固定资产实际工作时间成完成工作量的比例计提折旧的方法。

例如价值大又不经常使用的某些大型机器设备,可按其工作时间计提折旧;汽车等运输设备,可按其行驶里程计提折旧等。

会计年折旧率怎么算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清理费用)/预计使用年限

=(30000-5000+2000)/11=2454.55元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00%=2454.55/30000*100%=8.18%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204.55元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8.18%/12=0.68%

折旧率是怎么计算的?

一、常用折旧方法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利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通常,企业按分类折旧来计算折旧率,计算公式如下: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清理费用)/该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100%

采用分类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简单,但准确性不如个别折旧率。

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虽然简单,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经济效益不同,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这一事实。又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发生的维修费用也不一样,平均年限法也没有考虑这一因素。

因此,只有当固定资产各期的负荷程度相同,各期应分摊相同的折旧费时,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才是合理的。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缺点,计算公式为: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第一工作量折旧额

3.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

常用的加速折旧法有两种:

(1)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一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额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即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例如:某企业一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2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的折旧额为:

双倍余额年折旧率=2/5×100%=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10 000×40%=4000(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10 000-4 000)×40%=2 400(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6 000-2 400)×40%=1 440(元)

从第四年起改按平均年限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四、第五年的年折旧额=(10 000-4 000-2 400-1 400-200)/2=980(元)

(2)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也称为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和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折数总和

或: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仍以前例来说明,若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各年的折旧额如下表:

原值-净残值 每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

年份 尚可使用年限 变动折旧率

(元) (元) (元)

1 5 9 800 5/15 3 266.7 3 266.7

2 4 9 800 4/15 2 613.3 5 880

3 3 9 800 3/15 1 960 7 840

4 2 9 800 2/15 1 306.7 9 146.7

5 1 9 800 1/15 653.3 9 800

由上表可以看出,年数总和法所计算的折旧费随着年数的增加而逐渐递减,这样可以保持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均衡性和防止固定资产因无损耗而遭受的损失。

参考资料:中华税收筹划网

折旧率怎么算

固定资产折旧率与折旧年限相关,所以应该先确定折旧年限.

会计上没有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应按多少年计提折旧,原则上说固定资产按几年计提折旧都不能说是错误的.

但是如果会计上的计提折旧年限和税法上的不一致时,年底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要调整,相对较麻烦,所以最好是按照税法规定来计提.

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如下: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残值率一般为5%。(内资企业5%,外资企业10%)残值率是固定资产的残值率。残值就是固定资产报废的时候的价值。

比如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为10000元,残值率为5%,那么固定资产报废时的残值就是500元。

如果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

公式:

折旧率=(买入价-残值)/(买入价*折旧年限) OR

折旧率=(1-残值率)/折旧年限=折旧费/固定资本价值原值

残值率=残值/买入价

年折旧额=买入价X(1-残值率)/折旧年限

月折旧额=买入价X(1-残值率)/折旧年限/12

注:

新政策出台,已没有残值率

根据折旧资产的范围不同,折旧率有个别折旧率、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之分。

个别折旧率是根据每一项固定资产的折旧率计算折旧额。

分类折旧率是按照固定资产的类别分别计算折旧率并计算折旧金额,即每严固定资产按照同一个折旧率计算折旧,如我国工业企业财务制度将固定资产分为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和房屋建筑物三大类22个小类,共计规定了34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其中机构设备为10-14年,下面又有车磨刨铣等多种设备。

分类折旧率应当按照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如果全部固定资产均采用直线法,应以年限为权数,如果是加速折旧法,则应当以可折旧的固定资产成本为权数。

综合折旧率是以企业全部固定资产的加权平均折旧率为依据计提折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百度百科[引用时间2018-1-15]

平均年限法的折旧率如何计算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 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

年折旧率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年折旧率 ÷ 12

2、 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 1 - 预计净残值率 )/ 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 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法)

年折旧率 =2÷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净值 × 年折旧率 ÷ 12

4、 年数总合法(加速折旧法)

年折旧率 = 尚可使用寿命/ 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合 × 100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预计净残值 )× 年折旧率 ÷ 12

一般企业使用较多的是直线法。企业计提折旧可以个别计提,也可分类计提。

注会

乐业城关于年折旧率怎么计算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怎么计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